jissesyan 发表于 2020-2-1 16:14:41

高质量“陪玩”,好好跟孩子做游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就是玩着长大的。蒙台梭利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学习知识,练习生活技能,都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既然玩的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怎样才能玩好了,就是父母要考虑的了。






陪孩子玩好处多多

有的父母说,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做什么最好?当然是游戏!研究表明,父母每天保证和孩子有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会、练习并掌握所有发展领域的能力,而且对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自信的心态也有明显的作用。
父母苦恼于不知怎样和孩子玩

很多父母虽然知道亲子游戏的诸多益处,却总是苦于抽不出时间陪孩子玩,或者不知道跟孩子在一起怎么做游戏。大教育家杜威说“生活即教育”,亲子游戏同样也可以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子游戏、手指游戏、给宝宝洗澡时玩玩水……亲子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儿。
陪孩子玩,就是父母的功课。有位妈妈曾问过我:“我每天都在跟宝宝在一起,也跟他一起玩,可我觉得,怎么那么没意思,那么无聊呢?”。可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小烦恼,搭上时间,付出耐心,和孩子“厮混”,可是自己又觉得好像太没意义,或者是觉得真是在浪费时间,自己没得到多少乐趣,孩子还不一定领情呢!他会觉得,爸爸妈妈也就是在旁边看我玩而已,甚至只是看手机、IPAD,并没有跟他一起玩,多无聊啊!
其实,亲子双方需要的都是高质量的“陪玩”。






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

很多人带孩子,就是孩子玩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旁边看着,或者说几句“小心点儿!别摔着了!”“要不要喝口水啊?”这样的一个陪伴者,可有可无。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可能就会发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跟孩子一起搭建一个城堡;带孩子在海边一起踏浪,一起捡贝壳……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真的是在跟我一起玩,他对游戏的兴趣就会增加很多。所以说,父母首先要自己身心愉悦的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
可是,小孩子玩的那些游戏,却不一定能让父母提起兴趣。有的小男孩喜欢观察蚂蚁,用半天时间蹲在地上,看一只小蚂蚁是怎么从洞里爬出来,又怎么搬了一个东西回家。在旁边陪着的妈妈脚都要蹲麻了,他还不肯起来。
蚂蚁真的那么无聊吗?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干过更无聊的事?不妨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花出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呢?不就是想跟他更亲近,想让他在游戏中获得我们想让他获得的东西。父母首先是要理解孩子的游戏。
记得有次去我的老师,学前教育专家梁志燊老师家,跟我提到一件事:“前几天碰到个家长,说他们家孩子就喜欢把抽屉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扔出来,再把抽屉关上。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这样能反反复复玩老半天。这个妈妈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孩子在研究、在学习。他要搞清楚,抽屉开与关会发生什么变化,东西扔出来了,抽屉又会是个什么样;他还可能就是在练习扔和开、关这几个动作。这就是孩子自主的学习能力。”
原来,“无聊”的游戏中蕴藏着大“智慧”啊!
重要的不是玩儿什么,怎么玩儿,而是父母要有一颗玩儿心,才能和孩子一起投入地游戏,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应付他。在游戏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玩伴。让孩子享受他喜欢的游戏,不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游戏中达到某个目标,只要玩得开心就足够。专心看待孩子的游戏,积极参与,这样他会知道游戏的重要性。





玩想玩的游戏

有时父母会忘了,究竟谁是游戏的主导者。肯定是孩子啊!有的父母参与到游戏当中之后,就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首先是玩什么。有热衷运动的爸爸,对各种球类运动都很感兴趣,玩得也不错,就会兴致勃勃地建议孩子:“咱们打球吧。”但孩子未必喜欢打球,而且小一点的孩子跟爸爸想象的父子打球的美好情景完全是不同画风,自然是玩不到一起了。那就给孩子一个适合他用的小皮球,让他有机会看到爸爸在球场上的英姿,他就有可能模仿爸爸,主动来拉着爸爸跟他一起“打球”,没准儿这就是父子共同的兴趣爱好的萌芽。
还有的父母会给孩子规定玩什么,比如妈妈想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就会带着宝宝玩串珠子,小女孩可能会很喜欢串个手链什么的,可小男孩就未必喜欢。那就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同样是培养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有很多很多,为什么非要让他串珠子呢?妈妈建议几个游戏,跟孩子商量,他喜欢什么就玩什么。孩子喜欢做的事,还有妈妈陪着一起做,可能才会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能不能好好做游戏?

有的父母说:“我家孩子不喜欢我跟他玩。”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反思,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游戏的主人。比如在游戏中总是在指挥孩子,这个应该这么玩,那个应该那么玩,忘了孩子才是游戏的主导者。
即使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也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因为孩子是在通过游戏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掌握生活能力。我们跟孩子一起玩过家家,就会因为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而去指挥孩子,某些东西就得放在厨房,不能放在卧室。可孩子他是无所顾及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时候就会发现,因为有我们过多的“指导”,就可能固化孩子的思维,让创造性的想法和游戏无法发挥。如果父母指手划脚过多,孩子还会烦躁,不爱玩了,因为他感觉这已经不是游戏了。
但是,一些比较乖巧的孩子,妈妈说什么就听什么,看似亲子之间和谐相处,事实上却限制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游戏中,父母一方面尽可能的参与,另一方面,一定要把游戏的主导权交给孩子。我们永远都害怕孩子走弯路,在游戏当中也是,明明看着他非要把大的积木块放在小的上面,明摆着是要倒了,大人一眼能看穿,可孩子如果没有这样直接的尝试,他就只能通过你告诉他,大的放在小的上面是不稳定的,你搭的这个楼有可能会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孩子亲自的去摆弄一下,他就会获得最直观的感觉:这楼真的塌了。才会知道,如果想搭一个稳定的大楼,就是要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是最有益的方式。我们要允许孩子失败,他在一次次的失败尝试中去体会,去了解,怎样才能成功。当然,过多的失败孩子也会烦躁,那么,父母在游戏当中就要有恰当的指导和示范。失败了一次,两次,再告诉他:“你试一试,把小的放在上面会不会就不倒了?”孩子可能在这种时候愿意听父母的建议,然后再重新开始。这样的陪玩,才会是高质量的。






亲子游戏,对父母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它能够让你与孩子更加亲密,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他的优势、他的弱势、他的喜好、他的特点,甚至他的小动作、口头语,及时发现这些,便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或培养。
当孩子长大后,亲子之间能够回忆起那些愉快的游戏时光,一定是件令人庆幸的事。
编辑/苏苏 文/刘湘梅






作者简介:

刘湘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北京京师创智早期教育研发中心主任。有着十余年母婴传媒从业经历,曾担任母婴杂志执行主编、顾问,中央电视台《东方儿童•生命之初》节目总策划,多家育儿网站、杂志特邀专家、专栏作者。著有《孩子,你是我最好的老师》、《顺其自然的智慧》(合著)等。






《母子健康》杂志简介:

《母子健康》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日友好医院主办。透过严谨而感性的编辑团队,专业并权威的专家顾问,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中国女性提供专业的妇产、儿科等方面的指导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儿健康新知,关注身心协调发展,将医学常识融入实际生活,与父母一起共创和谐成长空间。

xuhaorangood 发表于 2020-2-1 16:25:44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诚丰电器 发表于 2020-2-3 03:29:21

支持你哈...................................

461281947 发表于 2020-2-10 08:30:50

我了个去,顶了

龙眼果果 发表于 2020-2-15 05:28:34

我是个凑数的。。。

吖头ii 发表于 2020-2-19 06:44:37

楼下的接上。。。。

南安墙上小雏菊 发表于 2020-2-25 16:20:57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Camille5 发表于 2020-3-1 15:09:37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萝卜饲养鲭鲨 发表于 2020-3-12 17:11:00

支持你哈...................................

zwg700902 发表于 2020-3-28 23:20:53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高质量“陪玩”,好好跟孩子做游戏